8.4 最佳实践

  • 精简镜像用途:尽量让每个镜像的用途都比较集中单一,避免构造大而复杂、多功能的镜像;

  • 选用合适的基础镜像:容器的核心是应用。选择过大的父镜像(如Ubuntu系统镜像)会造成最终生成应用镜像的臃肿,推荐选用瘦身过的应用镜像(如node:slim),或者较为小巧的系统镜像(如alpine、busybox或debian);

  • 提供注释和维护者信息:Dockerfile也是一种代码,需要考虑方便后续的扩展和他人的使用;

  • 正确使用版本号:使用明确的版本号信息,如1.0,2.0,而非依赖于默认的latest。通过版本号可以避免环境不一致导致的问题;

  • 减少镜像层数:如果希望所生成镜像的层数尽量少,则要尽量合并RUN、ADD和COPY指令。通常情况下,多个RUN指令可以合并为一条RUN指令;

  • 恰当使用多步骤创建(17.05+版本支持):通过多步骤创建,可以将编译和运行等过程分开,保证最终生成的镜像只包括运行应用所需要的最小化环境。当然,用户也可以通过分别构造编译镜像和运行镜像来达到类似的结果,但这种方式需要维护多个Dockerfile。

  • 使用.dockerignore文件:使用它可以标记在执行docker build时忽略的路径和文件,避免发送不必要的数据内容,从而加快整个镜像创建过程。

  • 及时删除临时文件和缓存文件:特别是在执行apt-get指令后,/var/cache/apt下面会缓存了一些安装包;

  • 提高生成速度:如合理使用cache,减少内容目录下的文件,或使用.dockerignore文件指定等;

  • 调整合理的指令顺序:在开启cache的情况下,内容不变的指令尽量放在前面,这样可以尽量复用;

  • 减少外部源的干扰:如果确实要从外部引入数据,需要指定持久的地址,并带版本信息等,让他人可以复用而不出错。

Last updated